12月11日,随着江苏省苏州市宝带桥航标灯塔更换正式完工,大运河最精彩的一段又新增一抹古韵。宋代石塔的造型外观让新的航标灯在兼具警示作用的同时,也与古色古香的宝带桥相得益彰。
作为与卢沟桥齐名的中国十大名桥之一,宝带桥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两座航标灯的焕然一新,让其与苏州的城市发展紧密相连,也见证着苏州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江南文脉由此绵延不息。
宝带桥航标灯焕新 古桥与古塔双向奔赴
“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这是乾隆皇帝在《过宝带桥有咏》中,对苏州宝带桥的赞誉。宝带桥,作为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之一,横卧于京杭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
近日,不少市民注意到,原先在宝带桥两头的明黄色航标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座6米高的宋代石塔,塔顶的航标灯每4秒闪烁一次,黄色灯光为过往的船只提供了航道指引,避免船只误撞到宝带桥上。
据吴中区城南街道办事处介绍,原有的两座航标灯塔经过20多年的使用,已经出现了锈蚀腐蚀及老化的现象,期间经历了多次航船碰撞,灯塔整体结构产生了一定角度的倾斜。城南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国保文物宝带桥,去年启动了宝带桥航标灯的改造项目。
▲ 宝带桥航标灯改造前
▲ 宝带桥航标灯改造后
宝带桥北堍原有的古塔以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刻海浪云龙纹,每级各面雕凿出佛龛,内镌小佛像,可谓匠心独具。据城南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航标灯塔便是参照宝带桥北堍原有宋代石塔形制,整体造型古朴自然、挺秀大气,安装完成后与宝带桥周边整体风貌更加协调、匹配。
宝带桥北堍原有宋代石塔
在保证航标原有交通警示作用的同时,新的航标灯塔也成为了宝带桥边上一道靓丽景观。特别是到了晚上,两座灯塔熠熠生辉,与运河涛声交相辉映,增添了宝带桥更多的观赏性。
考虑到宝带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城南街道在新航标灯塔的建设过程中多次进行现场调研,并组织设计单位、文保、交通航道等部门开展研讨会。在前期定制施工方案时,文保部门要求禁止在宝带桥水下作业,交通航道部门又要求要确保河道水面畅通。
回想起施工以来面对的种种难题,城南街道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他表示,按照文保部门的要求,他们保留了原基座,否则还要围堰抽水,重新浇筑地基,工程量更大。而考虑到旧基座的承载力问题,他们使用了轻量化的材质,顺利完成新航标灯塔的安装更换工作。如今看到碧波之上有白塔矗立,古桥身边有古塔相伴,他们感觉很欣慰。
与城市相融 苏州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宝带桥的文化价值对吴地文化和运河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特殊的意义。明人袁袠写下“分野表三吴,星桥控五湖”;清代诗人顾嗣吟诵“虹垂环锁云低岸,烟冻长堤水拍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循着运河的“脚步”探访至此,用诗词笔墨留住它的变迁。
一座千年古桥,不仅成为吴中一大胜景,也让江南文化在历史的水光船影间,有了生生不息的表达。2001年6月,宝带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带桥是其中的重要遗产点之一。
“宝带桥在历史文化遗产和实际应用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苏州市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王瑾表示,宝带桥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遗产点,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为确保宝带桥文物安全,为后续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吴中区文管办启动了宝带桥北桥埠修缮及石塔抢险加固工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北桥埠塌陷的石板填缝并重新铺设,石塔地基加固并纠偏等。
此外,由于宝带桥位于航运发达,船来船往的运河旁,之前没有安装航标灯的时候,会成为水上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因此,吴中区文物保护部门对宝带桥进行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在桥侧安装了航标塔、水下防护堤和防浪带,有了这样一套现代化的“护身装备”,近年来宝带桥的船只撞击事故数量大大减少。
航标灯改造前
对于宝带桥的保护,已从以往的“抢救性保护”逐步过渡成了“预防性保护”,即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工程中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最小干预地对宝带桥进行日常的养护与监测。王瑾表示,宝带桥作为古往今来物质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枢纽,一直延续使用至今,而这种传承的理念也正是大运河能够成功申遗,成为“活态遗产”的一个核心价值。
活态遗产被定义为由历史上不同的作者创造并仍在使用的遗址、传统以及实践,或者有核心社区居住在其中或附近的遗产地,它是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对精神与物质需要的表现,这种表现持续影响着社区居民的生活。
据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所所长陈曦介绍:”‘活态遗产’概念的提出,揭示了宝带桥为代表的运河遗产独特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要从‘流动的文化’的高度、角度去看待遗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文化保护传承与文物保护结合起来,确定历史地标整治修复提升的内涵标准,推进大运河文化文明的发展。“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宝带桥承载着千年悠悠的文化底蕴,也有着航运和经济发展上的重要实际价值。如何传承与保护这一大运河上的重要遗产点,苏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与其将文化束之高阁,不可触及,不如将其与当地的经济生活、城市发展融合在一起,让市民成为文化遗产的参与者与保护者。
于是,一片集旅游文化、生活、商贸于一体的澹台湖城市滨水区应运而生。以宝带桥为文化原点,占地44万平方米,按照“一带、两湖、四区”的布局结构进行规划,“一带”是运河风光带,“两湖”即大澹台湖和小澹台湖,“四区”包括入口商业区、滨水休闲区、遗址文化区、运河滨水区。
这一滨水景观休闲区,活化了对于宝带桥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通过吸引更多市民前来“打卡”古桥、亲近自然,让历史文化在当代日产生活中得以延续。以“桥”串珠、以点带面,打造大运河上最精彩的一段。
编辑:严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