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摄像机的数字化、高清化发展趋势,感光元器件对环境光照的需求更高,为此各种补光装置应运而生。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和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工作需求分别在道路上安装应用了大量的视频监控设备和补光装置,用于高清摄像成像;同时,补光装置的大量应用也给公众出行带来了干扰和影响。
为规范补光装置的设置和应用,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A/T 1202)于2014年首次发布,该标准是指导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设计、生产、检验及设置和眩光评价的产品技术标准。经修订,新版标准GA/T 1202—2022于2022年9月30日发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标准进一步优化完善了补光装置的技术性能、设置及验收要求,对进一步提升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质量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什么是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
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俗称补光灯,是用于提升夜间拍摄效果的交通技术监控成像的辅助照明设备。
按光源的不同,补光装置有LED补光装置和气体放电补光装置(主要为氙气灯)两类。两类光源中,LED光源是目前补光装置主要应用的光源形式。
按发光方式不同,补光装置有频闪、脉冲和持续点亮三种发光方式,其中频闪方式和持续点亮方式的补光装置主要采用LED光源,人眼观察的特征为常亮光斑。脉冲方式的补光装置主要采用气体放电光源或LED光源,人眼观察的特征为瞬间亮光闪烁,在接收相机触发信号时发光,主要在抓拍频次相对较低的监控设备上使用。三种方式中,频闪方式是目前补光装置应用的主要发光方式。
补光装置分类
新版标准有哪些新的技术要求?
新版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1202—2022《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即将实施,此次标准修订适应于产品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主要从技术现状及安装设置层面进行分析,具体要求如下:
优化补光装置的关键技术指标
▶ 按光照度大小对补光装置进行分级(一级、二级)。一级适用于红外、微光等新型摄像机的应用需求,二级适用于传统摄像机与日间的应用需求,补光装置的分级方便指导用户部门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对补光装置进行分类选型。
▶ 降低了补光装置的光照度上限值。在保证实际监控抓拍需求的前提下,同时减少强光眩目对驾驶人行车的影响,本次修订对可见光型补光装置的平均光照度(人眼感受光照度)上限值及有效光照度(摄像机用光照度)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 限制了补光装置的补光区域。为减少补光区域外的杂散光对驾驶人的远距离眩目影响,本次修订对可见光型补光装置的基准轴上下配光角度范围进行了限制,并设定了区域外的光照度上限值以确保满足人眼眩目的最低要求。
鼓励新型补光技术的应用
▶ 新增了红外型补光装置的技术指标。为满足现行红外、微光等新型摄像机的使用需求,同时规范其产品的生产与设计,本次修订新增了红外型补光装置的技术指标要求。
▶ 新增了增亮型、组合型补光装置的要求。为了避免补光装置设置冗余的状况,同时实现昼、夜间不同闪烁方式的组合与切换,本次修订鼓励使用频闪增亮型、频闪脉冲一体补光装置,并对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
规范补光装置的安装设置要求
▶ 进一步明确了补光装置安装要求。为了避免补光装置正对补光或补光区域过大导致的眩目影响,本次修订明确了补光装置的安装高度与横向、纵向安装角度要求。
补光装置安装示意图
▶ 细化了补光装置不同应用场景的设置要求。对城市道路、公路不同道路条件的补光装置设置要求进行分类规定,特别地,针对交通流复杂、人流密度更大的城市道路根据不同照明情况进行设置要求再分类。
▶ 进一步强调了补光装置的设置限制要求。城市道路建议统一使用一级补光装置,公路路段统一使用频闪型补光装置。特别地,针对大光照度的脉冲型补光装置的使用,城市道路日间使用时应设置能定时或根据环境光照度自动关闭,夜间则一律不允许使用,公路路段仅记录超速车辆图像的机动车测速取证系统夜间可使用一级脉冲补光装置。
新增补光装置的眩光验收方法
为了给管理部门及用户部门提供对补光装置的验收管理操作方法,本次修订新增了补光装置的眩光评价方法,将其分为定性评判与定量测试两类:定性评判时,面向不同人群、不同道路条件,通过测试人员的主观眩目感受进行评判;定量测试时,针对补光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相反两种情况,分别提出定量评判指标。
结语
修订实施新版标准GA/T 1202—2022《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是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实践,是促进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新兴补光技术的发展、促进摄像机性能迭代优化、细化规范补光装置设置应用,对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具有积极意义。
编辑:严志祥